不交社保劳动仲裁可以获赔多少
不交社保劳动仲裁可以获赔的金额,主要取决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前的工作年限与平均薪资,具体状况如下:
当用人单位未按规定为劳动者缴纳社保,并在之后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关系时,若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形,用人单位需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,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:
1.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薪资;
2.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,按一年计算;
3.不满六个月的,则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薪资的经济补偿。
这里的月薪资,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薪资。
因此,不交社保劳动仲裁的获赔金额,事实上是依据劳动者的工作年限和平均薪资来计算的,没固定的数额标准。
2、对劳动仲裁裁决不服怎么样应付
若劳动者对劳动仲裁裁决不服,有两种主要的应付方法。
1.存在以下情形的,劳动者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30日内,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裁决:
仲裁裁决存在适使用方法律、法规错误;
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无管辖权,违反法定程序;
裁决所依据的证据是伪造的;
他们当事人隐瞒了足以影响公正裁决的证据;
仲裁员在仲裁该案时有索贿纳贿、徇私舞弊、枉法裁决行为等。
2.假如劳动者对仲裁裁决的实体部分不服,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。若劳动者同时对程序和实体都不服,应同时提起申请和起诉。
找法网提醒你,仲裁机构一般是民间团体的性质,其受理案件的管辖权来自双方协议,没协议就无权受理。
社保劳动仲裁的法律依据
社保劳动仲裁的法律依据主要包含《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》的有关规定。
1.该法明确了劳动仲裁的适用范围、程序与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救济渠道。其中,关于经济补偿金的规定,是社保劳动仲裁中确定赔偿金额的要紧依据。
2.该法还规定了撤销仲裁裁决和提起诉讼的具体条件和时限,为劳动者提供了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法律渠道。
在处置社保劳动仲裁案件时,应严格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条例进行裁决,确保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。